客家人的元宵花燈與“響丁”習俗
在興寧和忠信的客家民眾心目中,過年的重點是正月初七至十九十余天內(nèi)各村落祠堂內(nèi)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和絢麗的煙花,而最吸引眼球的則是圍繞“吊燈”展開的一系列儀式。興寧的元宵賞燈,從每年的正月初七直延續(xù)至正月十九,加上“暖燈”,共歷時十余天。在這段時間里,天天都有不同宗祠的賞花燈活動,而初十至十四最盛,異彩紛呈、高潮迭起。
興寧客家的“響丁”習俗,從正月初七開始到正月十九,主要集中在正月初十至十四這幾天。“響丁”的時間亦因姓氏、村落的不同而不同。
興寧的“響丁”,比任何一個節(jié)日都隆重!在外的游子沒時間回來吃年夜飯,卻也會千方百計趕回老家過“賞燈節(jié)”。從民俗活動的最終目標來看“吊燈”是將客家花燈懸掛在宗祠上廳正梁下方的過程,但這個看似簡單的儀式卻包含多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人們把對自然的認識和情感寄托在儀式的過程中,給儀式賦予特別的含義,以表達人們的某種“需求”或?qū)崿F(xiàn)自己的愿望。人們通過儀式表達情感而使心理寄托得到“滿足”,使儀式表現(xiàn)出一定的社會價值。興寧與忠信客家的“吊燈”習俗大體相同,都包括選燈定位、迎燈、上燈、暖燈和化燈等環(huán)節(jié)。選燈與定位屬于前期工作,一般在年前就要安排好;興寧客家人將迎燈和上燈放在同一天舉行;暖燈環(huán)節(jié)隨著花燈內(nèi)部使用電燈照明而趨于簡化;某些姓氏的宗祠將化燈視為與上燈一樣重要的環(huán)節(jié)。
“響丁”的儀式環(huán)節(jié)有四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
(一)預先花燈。選花燈的環(huán)節(jié)一般是由燈主向區(qū)域內(nèi)制作花燈的藝人提前預訂花燈的尺寸、樣式等,這與燈主的社會聲望和經(jīng)濟實力有關。很多在外經(jīng)商的鄉(xiāng)賢認為一輩子就兩三次添丁“上燈”的機會,需要隆重操辦,因而會讓花燈藝人制作精美和富有特色的花燈。
粵東北客家人一般會在除夕那天,到祖祠打掃衛(wèi)生和祭祀祖先,放燈繩就是為正月初七以后的“吊燈”儀式做準備,讓燈主為自己要在祖廳內(nèi)升起的花燈定好位置。大的宗祠每年都有多個新丁出生,因此花燈在祖祠上廳的定位就成了一種需要竟爭的資源。客家宗祠內(nèi)擺放祖宗牌位的神龕前常年會擺放幾張八仙桌,上面放置香爐和祭祀用品以供奉祖先。這個位置往往也是正對上廳正梁的地方。客家人認為這是最神圣的地方,懸掛在此的花燈自然也就有了不同尋常的意義。每年的燈主需要集體商量,通常是出資最多的燈主才能將燈繩掛在祠堂上廳正梁的下方,而且需要懸掛最大最具特色的花燈。客家人敬祖穆宗的家風,借助“響丁”活動中對祖先的祭拜,充分體現(xiàn)在“上燈”儀式的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中。請花燈前需要由龍獅隊到祖宗牌位前請安,對福德伯公和五方龍神分別祭拜后才能出發(fā)迎請花燈。
(二)迎請花燈。迎請花燈需要集體行動,一般由族內(nèi)長輩組織指揮年輕人,在鑼鼓隊和金獅隊的引領下,在祠堂內(nèi)拜過祖先、福德伯公、五方龍神、井神之后,以宗族堂號的錦旗打頭陣,依次是彩旗方陣、抬扛纏繞鞭炮的竹竿方陣、婦女兒童隨行方陣,整個隊伍至少200人,大的宗族可達上千人。從出發(fā)前往花燈制作師傅處迎請花燈,到將花燈鄭重地請回祠堂,一般需要耗費一個小時。有些花燈藝人雖然就住在祖祠附近,迎請隊伍也得繞到圩鎮(zhèn)上,目的是讓周邊群眾看到燈主操辦“吊燈”活動的經(jīng)濟實力。在整個迎請花燈的過程中,鑼鼓聲夾雜著持續(xù)不斷的鞭炮聲,讓籠罩在鞭炮煙霧中的花燈更添幾分儀式的神秘感。
每個姓氏的祠堂一般都有固定的“響丁”日期,根據(jù)先祖確定的日子提前“接花燈”。“接花燈”是“響丁”的前奏和鋪墊,有一種濃濃的熱鬧氣氛。宗祠的負責人會召集全村的男女老少,拿出大量的鞭炮系在準備好的竹籬上,讓村民扛著(以前只準男性扛,如今男女均可,但大多數(shù)還是男性),然后請來舞獅舞龍、敲鑼打鼓的人一起出發(fā)去“請花燈”。
花燈的框架由竹子和竹篾扎成,框架上用彩色紙糊好,花燈上框扎的白色花朵代表男孩,而紅花則代表女孩。花燈的六個面上貼有剪紙的男孩,還有“天女散花”“觀音送子”“五子登科”“狀元游街”“桃園結義”等有歷史故事的畫面。“請花燈”實際上是為“響丁”造勢,因為“響丁”要請客,呼朋喚友,遠距離的親戚肯定會提前到來。為讓親朋及周邊的人們知道本屋添了多少個新丁,因此創(chuàng)造了“請花燈”的儀式,既讓親朋飽眼福“賞燈”,又向周邊的人宣示添了新丁的喜悅。
“新丁”是指前一年出生的男孩。前一年最先出生的男孩,則為“丁首”,第二個則為“次丁首”。如果一個村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“新丁則由“丁首”與“次丁首”的家庭代表扛花燈;如果村里只有一個“新丁”或者沒有,則由該村德高望重者替之,村民統(tǒng)稱他們?yōu)椤盁糁鳌薄;粢话愣际鞘孪冗x購妥當,存放在鎮(zhèn)上一個門面較氣派的店鋪里。當“請花燈”的隊伍來到存放花燈的地方時,由村里德高望重者說四句吉祥話然后鞭炮齊鳴。在熱鬧的鞭炮與鑼鼓聲中,村里的新丁代表扛起嶄新的花燈,往村里走。
從花燈存放的店鋪至入村道路上,花燈經(jīng)過的人家都會在門前燃放鞭炮,稱為“迎丁”。因此,每逢“請花燈”之后,整條道路上都會落滿厚屑。當把花燈“請”回村里由接燈人接過花燈時,頓時鳴鼓擊鑼點燃紙炮,制造出震耳欲聾的聲響。人躍獅舞,彩旗飄,隊伍在濃煙彌漫的人群中拐彎回程,沿途有許多群眾駐足觀看。接燈隊伍到達祖屋時,丁首及其他丁戶代表喜迎而上,守候在門前的群眾各自點燃自己事先準備好的紙炮,隨獅隊、花燈進入上廳,在燈前轉一圈后,快步進入廚房灶前,寓意著把吉利帶進家。花燈平放在四合一的大八仙桌上,獅隊繞燈圈后,跨出大門參拜井神,并在禾坪上表演,此時便會招來眾多群眾。人們把花燈適當裝扮,在燈內(nèi)下方中心點放置一塊用紅綢裹著、用紅繩扎緊、寫上“百子千孫”的“金磚”。
上燈之前,燈主先在花燈里面系上柏葉、紅毛巾、彩帶、百仔芋頭大蔥和大蒜等,寄寓新丁聰明好學、多子多福;再把預先備好的燈聯(lián)貼在花燈燈蓋上,其內(nèi)容大多是些吉祥如意、添丁發(fā)財及祝福之類;最后把花燈內(nèi)的燈盞點亮,祈盼人丁興旺。
(三)祠堂上燈。將花燈請到祠堂之后,燈主會在花燈的燈身底部掛上芋仔、蔥蒜和芹菜等物件,寓意整個家族人丁像茅仔那樣興旺,祝福新丁能夠聰明勤快。族內(nèi)長者中專門負責祭祖活動的司儀,帶領燈主向祖先稟報新丁的情況并向祖先行三鞠九拜之禮,然后將新丁的名字寫在紅榜上張貼于祠堂墻壁并寫入族譜。燈主點亮花燈之后,拉動綁在花燈頂部的燈繩,將花燈高掛在祠堂上廳祖宗神龕之前,讓祖宗共享繁衍的喜悅。之后,燈主出資舉辦盛大的燈酒,有的直接在祠堂內(nèi)擺放桌凳,請“流動酒席”烹制飯菜,招待參加“上燈”儀式的親友;有的則直接在圩鎮(zhèn)的餐館預訂數(shù)十桌酒席,宴請前去捧場的親戚朋友。
當準備工作就緒,獅隊表演完畢后,全屋群眾簇擁在上中下廳。燈主擺好三牲貢品,燈主妻子或母親抱著新丁全家一起拜祖;爾后,用燈繩綁好花燈后,主持升燈的丁首會放開嗓門要大家靜下來,接著講幾句懷舊頌祖和慶賀節(jié)日的佳話,面向祖牌,指著祖牌兩邊的對聯(lián)念道:“忠孝留芳千千世,詩書傳家萬萬年。”緊接著大聲地唱一句“高升”,花燈伴隨眾人的目光和笑聲冉冉升起,穩(wěn)穩(wěn)地懸掛在祖堂的橫梁上。每家每戶都有很多親戚朋友來做客,并且有眾多舞獅舞龍的到該村慶賀。
為了招待親朋好友,丁首家里會做一桌非常豐盛的“客家午宴”。到了“響丁”的晚上,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聚集到祠堂,向祖宗上香祭拜。上完香,大伙都來到圍龍屋前的禾坪上,一起燃放各種煙花爆竹、升放孔明燈,現(xiàn)在很多村還會請來戲班唱山歌、演小品、騎木馬等。這些煙火活動過后,全村人會再次聚到祠堂,正式舉行“響丁酒宴”。酒宴上飲的酒是由新丁戶送來的,此外還有一些糕點果品或自制的臘味。按習慣,酒壺嘴上,插上花的叫“花禰酒”。酒友們乘酒興猜碼行令,劃拳歌唱,為“響了”助興,直到深夜才盡興而歸。
在筆者連續(xù)三年參加的21個宗祠內(nèi)舉行的“賞燈”活動中,有13次是在宗族祠堂內(nèi)舉行聚餐活動的,有8次是在臨近圩鎮(zhèn)的餐館舉辦宴席的。
用餐時賓客談論最多的話題是花燈的特色和整個“上燈”儀式耗費的資金,其標準是給花燈藝人的紅包金額和燃放的鞭炮、煙花數(shù)量。這些自然離不開燈主雄厚的經(jīng)濟實力,而那些平素很少在村莊露面、只有“上燈”時才回到村里的鄉(xiāng)賢也樂意在這種人氣最旺的場合展示自己的財力和慷慨的氣度。
(四)暖燈化燈。在暖燈儀式之前,村里的小孩子會提前聚集在祠堂里等待,隨著燈主把花燈徐徐放下,他們便急忙爭搶花燈上他們早已心儀的小飾物,有小鏡子、漂亮紋樣、彩帶等。婦女們有時也會和孩子們一起搶,多半是沒有生娃或生了幾個女娃沒男娃的婦女,她們搶百仔芋頭、柏葉等,有時不注意,燈主家的燈繩也會被搶了去。在放燈時,燈主有意讓花燈時起時落,使爭搶場面更加熱鬧;隨后,燈主便把被孩子們拆散的花燈碎片與吉祥草堆在一起,由宗族中子孫滿堂、福德深厚的老人點火燒掉。在燃燒前,燈主要準備“傳丁火”,所用的竹把是事先特制的,年前由家人把竹子砸破浸泡、晾干,裁成兩米左右,在竹子中間圈一圈紅紙系上柏葉。當吉祥草和花燈碎片燃燒時,燈主就在燃燒聲和鞭炮聲中把竹把點燃,然后傳回家中,寓意丁火分化和世代相傳,極具中原文化的情懷。
“響丁”過后,有些宗祠還有一次“暖燈”活動,即將花燈用火燒去,清除祖堂中的擺設。人們不喜歡用不吉利的“火燒”字眼,改稱其為“暖燈”。這個儀式比較簡單,主持人燒過香燭冥帛,謝過列祖列宗及各路神仙后,把懸掛在中堂的花燈放下,把花燈上好看的剪紙圖案取下送給新丁戶的新丁們作玩具留念,剩下的花燈上的竹框竹架抬到祖屋門口的禾坪上用火暖化了。暖燈結束就表示春節(jié)過完了,年輕人出外做工賺錢養(yǎng)家,留在村里的則準備下田春耕勞作。
暖燈是由燈主往花燈的燈盞里添加燈油,以使花燈在化燈之夜通明。隨著人們生活節(jié)奏的加快和花燈工藝的改進,如今這個環(huán)節(jié)大都省略,有些宗祠甚至直接將花燈保留到下一年。然后在上燈之前先舉行上一年花燈的化燈程序。傳統(tǒng)化燈的程序包括祭祖、搶燈和燒燈的環(huán)節(jié),最高潮的部分是大家爭搶花燈飾物的活動,燈主點燃被眾人搶剩的花燈骨架及部分裝飾的花紙時,要用纏繞紅紙并系上柏葉的竹把“傳丁火”,較為直觀地體現(xiàn)了客家花燈文化核心的非遺價值。
原文網(wǎng)址,轉載請注明出處:http://giantsfootballofficialonlines.com/smcd/913.html
文章關鍵詞:元宵花燈
上一篇:客家人賞花燈的儀式與功能
下一篇:遼金時代北方的彩燈發(fā)展史
- About Us 關于我們
- 企業(yè)簡介
- 經(jīng)營理念
- 人才招聘
- 聯(lián)系我們
- Our Products 彩燈產(chǎn)品
- 彩燈花燈
- 彩車彩船
- 宮燈·小品花燈
- 燈光節(jié)產(chǎn)品
- 綠雕花雕草雕景觀
- Lantern History 工程案例及文化
- 燈會工藝流程
- 燈會歷史及文化
- 經(jīng)典燈組集錦
- 大型燈會案例欣賞
- 尚美燈會案例現(xiàn)場
- Designs 設計作品
- 彩燈花燈設計
- 彩車彩船設計
- 綠雕花雕草雕景觀設計
- 燈會/廟會運營方案設計
- 全站所有圖片預覽
- Lantern News 新聞動態(tài)
- 行業(yè)新聞
- 公司新聞
- 圖片新聞
- 世界各地燈會
- 彩燈視頻案例展示